时间: 2025-03-25 01:42:27 | 作者: nba小九直播无插件
回顾过去一个月,股市先跌后反弹,但正当大家期望反弹继续时,动力似乎又有点不足,总体波动还是不小的。
不管如何,即将开始的长假,给了大家更多放松、思考和重新布局的机会。但作为投资者,需要的一个心理上的准备,因为变化依然是今年的关键词之一。
2024年,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大概在1.12万亿美元左右,年复合增长率不足3%。其中,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在19772亿元人民币左右,增长率和全球处在同一水平。
这还是在已经少量AI产品上市,如AI PC的拉动之下,以及一些大消费市场有补贴的情况下。否则,消费电子的增长率可能原地不动。
不管如何,AI的出现,市场对消费电子突破增长瓶颈的看法,还是很一致的。
逻辑很简单,AI技术需要搭载到具体硬件上,才能更好地实现功能,而消费电子就是最重要的硬件载体之一。
过去一年,我们正真看到AI PC上市销售,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搭载AI大模型的手机。在不久前结束的CES 2025,还展示出诸如AI眼镜、AI XR等新的消费电子产品。
即使只有PC和智能手机换机,不计新产品,就等于再造一个PC和手机产业,这是万亿级别的机会。
或许有人会质疑,换机需求可能没有想象中大,因为AI应用程序,都集成到一些APP里,如微信里就有腾讯的AI问答,kimi也就是安装一个APP就可以使用。
现在的AI软件应用,大多以云端方式来进行计算,但未来AI大模型会直接部署在边缘侧,即PC端、手机端、穿戴设备等,好处很明显,反应速度、计算效率更加高,且能够大大减少对于必须联网的需求。
传统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算力,尚不能够满足边缘侧大模型的算力需求,一定要采用更高算力的芯片,CPU要升级,内存要升级,还要增加NPU。
在不久的将来,如果你不换成AI手机,那么你想通过手机端去应用最好的AI服务,会变得很困难。
以最热门的AI PC为例,Canalys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第二季度,AI PC的全球出货量达到880万台,占PC总出货量的14%,2024年AI PC的全球出货量预计达到4400万台,占总出货量的比例在17%左右。
至于说价格贵的问题,其实不需要非常担心,后面会随着材料端、供应链、生产端、销售端等各环节的推进,以及规模化效应,减少相关成本,以此来降低终端销售价格。
从估值上看,目前A股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,PE普遍在10-20倍之间,10多倍的较为集中。
这个估值水平,可以说合理,没有特别的高估,也没有特别的低估,不管是横向对比海内外的公司,还是纵向对比历史估值走势,都如此。
最好的机会,当然跌到明显低估状态,市场只要稍微用点力,就可以把他们拨回合理估值,盈利效率很高。
最好是因为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,比如市场波动,或者别的什么原因错杀,使得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公司股票价格跌到合理范围之下。
相信也有投资者注意到,苹果股价已经连跌了1个月,最大回撤幅度16%。过去两年,苹果一共有过3次幅度较大的回撤(如下图),回撤幅度在17-19%之间。
即使再下跌,达到前三次的最大幅度,即股价到210美元,也只是几个点的距离,下行空间有限。
这倒不是说,苹果不可能继续大跌,特别是最近利空消息多,而是基于一个事实,苹果的基本面依然稳固,它的产品力、行业地位、利润率和收益率、现金流能力等等,都是消费电子行业的佼佼者。
加上AI手机增长有确定性,苹果又是最大的供应商之一,股价回撤到这个份上,没有必要悲观再悲观。
这两天,苹果股价出现一些企稳迹象,这是好事。当然,能否持续反弹,下周财报是关键。
如果库克在AI手机销售方面给出超预期的信息,又或者像去年那样,拿出大钱来回购,苹果股价反弹的机会是很大的。
估值上,苹果动态PE 36倍,处于过去10年中,95.7%的历史分位点,因此有投资者担忧估值太贵。
有看空的,理由是今年AI手机销售可能低于原先预期;有看好的,并给出苹果未来12个月PE为30倍。
额外提醒一下,不管抄不抄,分批交易的理念,应该要坚持。如果一味all in,押对了方向还好,一旦方向错误,进退两难,投资体验非常差。
尽管具备增长确定性,未来似乎很光明,但消费电子也不是绝对没风险,眼前就有一个。
懂王已经上班,竞选时的诸多承诺进入实施阶段,关税、技术封锁有可能增加,强迫产业链回迁也无可避免,消费电子是美国很重要的科技产业,会成为重点对象。
当中的风险在于,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将面临重构,包括生产基地、供应链、原材料等。
说得最简单一点,就是产能高的国家,会被分散到产能低的国家,直至出现新的平衡点。
另外,美国限制先进的技术输出,也会影响某些国家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,以此来降低他们产品的竞争力。
比如,过去20倍可以买入,现在可能要调低到15倍。过去到50倍才觉得高估,应该卖出,现在到40倍就要考虑了。
比如,股价起伏大。即使是大票,也可以在一个月或者数月内,向上或者向下波动20--30%,有时甚至达到50%。
根本原因,在于AI消费电子增长具备确定性,所以容易吸引资本买入,股价大涨,推高估值,但业绩兑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股价上涨速度,于是一些短线资金,在估值高位集中卖出,导致大回撤。
以立讯精密为例,如果剔除一些A股的特殊情况,如24年2月各类爆仓、平仓导致的下跌,24年9月24日后的暴涨,走势和纳指、苹果的相关性还是挺高的。
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立讯精密本身就是果链概念股,苹果订单在立讯精密的营收和利润占比较高。
真正好的公司,基本面没有变坏的情况下,股价回撤20-30%,就可以了解一下是否有抄底机会。如果回撤幅度达到50%以上,就更加要重点关注。
特别是苹果、meta、英伟达、台积电等公司的走势,从映射的角度,去寻找A股消费电子的交易机会。
只要运用好逆向投资策略,高位时懂得退,低位时又懂得进,加上严格的风控,例如股价跌20-30%时才考虑入场、分批次交易,是可以有效分散风险,收获盈利的。
具体到这一次,如果苹果下周财报有好消息,股价连续反弹,再配合交易额放大,宏观层面没什么大利空,那大概能判断,它正开启新一轮的上涨趋势。
马年概念股有哪些标的,谁最有潜力成为黑马股?马年概念炒作可能何时启动?
格隆汇声明: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,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。特别提醒,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使用建议,交易风险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