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10-19 01:40:24 | 作者: 拉链头配件
考察样本。某工业园(上海浙江附近),全部是轻工业,三十几家工厂,资产最低是上亿,高的十亿。
工业园的起源。在2003年,中国入世了,报纸上一鼓劲,小老板们也开始做好梦了。此时,塑料桶商会恰巧换届,选了个上头喜欢的新会长,新会长自身经济实力一般,但是方方面面熟悉,说是要帮大家做点事情。
众所周知,商会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个吹大牛的地方,老板之间互相喝喝小酒,聊聊信息,都不当会长是干部。新会长有点意思,憋了一口气,乘着改革东风,居然找当地政府要了一块工业地,大概是500亩的样子。那块地地势很差,长年被雨水淹了,属于无法耕种的土地,地处偏僻没人要。
当时,各个老板对土地也不感兴趣,主要是太偏了,距离家里太远。以前交通也不好,车辆也不多,实在是兴趣不大。但是,老板们之间喜欢互相攀比,互相较劲,你买了,我也买。输钱不输人,就争一口气。按照现在的价格看,这块地等于是三钱不值两钱的价格给大家了。各家各户,分别拿到了5-30亩地。
当时的小老板非常纯朴善良,都是按照自己的实力拿地,感觉自己有钱修一万平米工业楼的拿8亩,2万平米就拿15亩,以此类推。当时分地,既没有矛盾,也没人眼红,相反,同行业里一大堆聪明人嘲笑买地的小老板:傻瓜啊,鸟不拉s的地方,要砸进去几百万盖楼,吃错药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土地的价值出现了。工业用地,说白了,就是面积大,也不可能去炒作。谁也不认为这土地有多大的意义。但是,2008年成为转折点:中国四万亿,劳动法。
一、四万亿贷款,铺天盖地下大雨,但是,你要贷款,必须要有抵押物。结果买地的人,全部拿到贷款了。没地的小工厂,基本死光了。
二、劳动法导致工人的要求迅速提高,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漂亮宿舍,夫妻房,空调,干净食堂,否则找不到工人。有地的企业才能做到啊。
两个大因素,互相夹击,有土地的企业快速的提升,没地的企业大多关闭了,或者苟延残喘,非常潦倒。客户也是势利眼,你这里是新大楼,窗明几净,工人们趾高气扬。那边是猪圈村,破破烂烂。生产订单也飞速朝工业区集中。2009年的四万亿,导致农民普遍富裕,这个工业园区的民用品,赚的盆满锅满。然后小老板们又赶上了买房。房价像是窜天猴一样,又赚了好几倍。那块地本来是丝地段,十五年后居然通地铁了。册那,三下五除二,土老帽全部变成了货线
一,工厂成本慢慢的升高。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资和社保。由于铁公鸡是不考虑成本的,工资高的离谱。制造业被逼无奈,只能一起涨工资。工资一涨,相关的社保就要涨48%,工资社保在会计学上是增值部分,再加17%的增值税。这样一搞,劳动力成本,三年就翻倍了,而且是越涨越高,加速上涨。
与此同时,商品的价值涨不上去。出口是国际定价,国内成本上升,东南亚,墨西哥就抢单子了。你去看现在的欧美超市,中国制造已经显而易见地下降了。外贸厂都是大流水线,产能惊人,产能过剩后,也不可能报废机器,就向内贸领域泄洪,导致内贸领域也产能过剩。制造业企业有个特点,产量一定要达到多少,才能减少相关成本。于是,供大于求,大家一起倒霉。
七,小老板为啥不关厂?那是关不起啊。关厂有两个大损失:一是工人遣散费,那是最后咬一口了,平日里称兄道弟的,立马一个比一个凶狠,小老板搞不过员工。二是三角债必须清偿。这两笔费用,大概在两百万到五百万,小老板根本拿不出来。三是机器彻底报废了。非常可惜。所以,小老板最不愿意关厂,拖一天,算一天,混吃等死。
2014年后,实体经济,传统行业,利润大滑坡,经济效益差的一比吊糟。那时候,小老板手里还有点积蓄,主要是前几年的积蓄或者是买房带来的超级利润,五百万到一千万是可以的。这时候,这群土老帽,还在痴迷实体经济,在一大帮子MBA丝的忽悠下,报团出海,搞多元化经营。现在看,全部是失败的。
一,金盆洗手,退出江湖。这类老板的最大特征是,有房有地,有工业大楼,他们一直比较稳健,可以安全降落。职工遣散费、供应商欠款基本还清。银行贷款少许,靠工业楼租金归还,彻底无忧了。这批人是制造业里最厉害的人,非常聪明,所以攒下了三五套豪宅,外加一个工业大楼。这批人退出制造业,真的是非常可惜。
二,我把大楼送给你好吗?现在,各工业园都出现几个老板,急吼吼要把工厂、机器、大楼送给别人,但是没人要。这类老板是走投无路了,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欠款,无力支付了。这些欠款都是以公司名义欠下的,所以他想把公司大楼和机器送给别人,以此解套,职工遣散费也不管了。这种老板水平一般,或者运气不好,资不抵债,今后是法院黑名单的长期vip。
一,物流公司是大头。大中城市,门口可以停卡车的工业生产厂房,超级抢手。要租的物流公司,多的不得了。1,大型运货公司,例如钢材水泥运输。2,快递类,大大小小的公司网店。这一些企业现在最发愁的就是停车问题。工业区好啊,地方大,停车容易。
十,个别可能是骗补贴的公司。申请补贴必须有租房合同发票,这一些企业就来租一个房子,摆一些机器设备,办公桌,电脑,一应俱全,以备上级部门检查,实际上平时根本无人上班。补贴到期后,这些桌椅板凳,电脑设备,基本都送给房东了,因为这一些企业往往是外地招商引资来的,这些不值钱的东西,还不够拉回去的运费。
就是半自动化。但是技术升级引发的劳资纠纷,慢慢的变多,民企改革,举步维艰。现在,中低价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,没有社保,没有纠纷,随便加班,不会生孩子,上班不开空调,不要宿舍,不吃饭。机器人在大家的脑海里,可能是高大上的汽车公司流水线,玻璃罩里面的真空操作。实际上,机器人还有中低端的,半自动化,取代80%的人工。
举例1,我曾经参观过一个拉链厂,全世界第一名的产量,厂里没人的,就是控制室几个人,全自动生产。活猪进去,香肠出来。但是,这种流水线投入非常高,一般企业玩不起的。
这些中低端的半自动机器人,成本大部分是10-80万,基本两年收回成本。所以,很受老板欢迎。
2018年8月下旬,某个小老板告诉我一个事情,有单子也不做了,十几年没有遇到过的怪事情。不是价格问题,就是制造业工厂不接单。过程是这样的。
上游涨,下游也涨,不就行了吗?实际上没这么简单。制造业开工是必须有起步数量的,你去彩电厂订购两百台彩电,没人理你,至少两万台。以前彩电厂敢做两万台,是因为他相信卖的掉。如果价格翻倍了,他就不敢做了。如此夸张的涨价,实际上接到的内贸单子就很小很碎了,企业辛辛苦苦搞半天,可能还亏钱,索性不做了。
去杠杆。前两天,和几位一般规模的民企老板聊聊天。这些小老板都是不到十亿,开会没人请,论坛进不去,只能自费喝喝小酒,抽抽中低价雪茄的档次。我提了几个短期思路。
提高居民收入,关键在民企。80%的城镇就业人口在民企。你家男人业余时间开滴滴毕竟是少数。问题是,民企现在自身也是一脸懵逼,各种各样的税费罚,各种法律政策内部文件,上级通知窗口指导,想要搞懂,小老板至少是”半个全科律师+半个专业cpa”的水平了。
实际上,小老板根本也搞不清楚这些规定,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里算哪里。民企内部很多时候也是一团乱麻。哪天出了问题,各部门经理首先想的是,这事情是老板决定的,怨不到我。没人操心如何来解决?管他的,让老板自己想办法。我就这么点工资,犯不上操心。你该不会是发觉,这和家里装修一个感觉?什么样的事情都来问你一次,让你拍板!目的是以后别找我。
宁德时代Q3净利环增6% 高管称Q4产能利用率“更满”董秘回应工厂火情 财报解读
LOL-S14:LPL一号种子更厉害!BLG 3-1击败HLE晋级S14四强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【独家】当贝官宣与极米达成合作:一体式云台+4K三色激光 两款投影新品发布
惠普Poly Voyager Free 20耳机图赏:从商务到娱乐,多元场景切换
iQOO 13与iPhone 16 Pro Max同框:iQOO更薄更强电池更大
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将初次替换新式树脂桥枕
聚氯乙烯树脂产品报价动态(2024-06-26)
《涂料周末》第189期:“涂料黑马”为啥不受欢迎了
【时髦日语】首饰饰品的中日文说法